“五一”特辑: 鲜花送模范——朱德总司令与开垦南泥湾的故事
  新闻动态 | 2022.04.28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建立新中国后,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来深情回忆一段革命先辈与“劳动”有关的故事——朱德总司令与开垦南泥湾的故事。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用优美欢快的旋律,表达了南泥湾由“荒山”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喜人景象。 

       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前后,是陕甘宁边区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军对边区实行疯狂的经济封锁,刚刚由太行前线回到延安的朱德为克服边区的经济困难,总结了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经验,深入到边区各地的工商企业和农副业生产地区调查研究,在分析了边区经济建设基本困难的同时,指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的希望所在和生产措施。朱德先后撰写了《论杭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这两篇重要文章,指导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率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到人烟稀少的南泥湾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老农,将王震率领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调到南泥湾,一边加强边区的防务,一边从事大规模的军垦屯田。

1942年4月,朱德总司令视察南泥湾。

左起:左齐、邱创成、贺龙、 朱德、王震、谭文邦

1941年春,朱德同南泥湾农民亲切交谈

       大生产运动一开始,朱德在工作之余就和身边的警卫战士一起组成军垦小组,用他那一副铁肩膀,那一双铁脚板,刨荒垦地,很快便在这里垦出了3亩菜地。清晨,天刚蒙蒙亮,朱德就扑到了地里;晚饭后,尽管已经不见太阳的一线余辉了,而他的那两只脚却还是踏踏实实地扎在地里。在种菜中,什么挖土、整地、栽菜、挑水、拾粪,朱德样样都干。还说:成事在于勤嘛!朱德种的菜,产量高、品种多、质地优。在朱德、毛泽东的亲自带动和359旅的影响下,大生产运动搞得更加有声有色。仅到 1941年,边区党政军各部门的自给率便已达到一半以上。到1944年,边区垦荒200多万亩。

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时的情景

       1942年7月10日,朱德与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同游南泥湾时,盛赞南泥湾的欣欣向荣之景赋诗《游南泥湾》一首:

       “……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

       熏风佛面来,有似江南好。

       ……”

八路军战士坐在纺纱车前纺纱

       “南泥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解决了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军的经济封锁,为中国杭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烽火岁月,无数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理想,收割信仰,革命乐观主义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和平年代,南泥湾精神,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0.1176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