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泸州市博物馆联合泸州市诗书画院,举办了新春特展“德颂长风——纪念朱德诞辰136周年书画展”。在此次展览上,泸州市文联副主席、泸州市诗书画院副院长叶蓉光代表创作组向泸州市博物馆捐赠“德颂长风”专题音乐会音乐作品手稿。手稿中共收录了九首相关歌曲,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今天泸小博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由雷长诗作词、李敏作曲的歌曲《母爱》。
《母爱》这首歌大量运用第二人称,以朴实、深情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无边无际、无畏无私以及对母爱的歌颂赞扬。正是母亲的爱照亮了朱德的革命道路,也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朱德从小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一生俭朴、热爱劳动是母亲为朱德留下最宝贵的财富。
朱德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出生于流浪艺人之家,不但一贫如洗,无家可归,而且受到世人的轻视,地位十分卑下。对公婆,她大敬大孝;对丈夫,她依从顺服;对妯娌,她贤惠和睦;对邻里,她乐善好施。她克勤克俭,精打细算,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家庭生活和农业劳动中。她是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而在朱德眼里,母亲却是举世无双的完人。朱德的母亲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奉献了自己伟大的儿子,自己却一直保持着劳动妇女的本色。 在母亲去世后,朱德同志怀着真挚的深情,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同时文章含有美的艺术形式,用清新自然的基调美、真挚动人的情感美、朴素无华的语言美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这篇文章在以母亲“勤劳的品质”作为明线的背后,其实还有另一条线,那就是朱德的成长经历,围绕这条暗线,朱德从幼年受到母亲熏陶而养成一些好习惯,到少年受母亲激发而发愤求学,再到青年获母亲支持参加革命,直到母亲逝世的成长过程,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在平实平静流畅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充分体现了朱德同志以天下为已任而难求两全的境地,使慈母眷眷的心和赤子拳拳的心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对母亲的爱鲜明地体现在他写的三封家书中,而这三封家书现珍藏于泸州市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馆内展陈了大量朱德在泸州期间重大革命活动的珍贵遗存文物史料。我们从这些文物史料中可以窥见朱德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以及对母亲的爱意。
1937年,朱德率部前往抗日前线。9月5日,在总部出发前一天,朱德给在四川的亲属写了一封信。这是他10年来第一次写家信。在信中,他说:“如理书等可到前线上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9月27日,他又写了一封家书,询问川北家中情况,并问及后代:“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误此光阴。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我为了保持革命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11月6日,他在第三封家书中写道:“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决非虚语。现时虽编为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当得知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生活非常困苦后,朱德不得已向自己的老同学戴与龄写信求援。11月29日,他在给戴与龄的信中说:“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而那句“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字里行间不仅反映出朱德的拮据和抗战的艰辛不易,更承载着二人友情的弥足珍贵。此时此刻,朱德能托付的除了玉珍,就只有戴与龄了。从信的落款可知,此时朱德正在抗战的最前线,他的心,一头关注着瞬息万变的战场,一头牵挂着万里之外的母亲。
这封承载着报国之志、孝母之心和勤廉之德的特殊信件,字里行间透出的恳切和无奈,深深感染了戴与龄。戴与龄接信后立即给朱母寄去200元,使饥饿中的两位老人渡过了难关。此后,他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多次捐助朱德的亲属,并动员自己的亲属十几人投身陕北或华北抗日前线,因为他相信朱德要走的路和做的事是正确的,是值得他尽心竭力来支持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封家书,可以辉映出革命战士对民族、对国家的无限忠诚。这几封家书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也生动反映了朱德同志对民族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及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沉的关爱。也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情感,《母爱》这首歌应运而生。
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并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人们遗忘;书写在纸上的历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将永远被后人歌颂。